找到相关内容29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三三)

    、记忆、品德、性格、习性、爱好、志向、幻想、羞愧、内疚、信仰、空虚、寂寞、自私、公道、吝啬、大度、阴谋、勇敢、畏惧、发明、创造、知识、信息、计策、无耻……是某种物质的作用。但问题是:就算认可这种理论是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749928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二八)

    、法律,这样,依据马列主义观点“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”,人们对伦理、道德、法律的存在价值,自当可以放弃。这是其三;荒淫无耻的帝王将相,腐化堕落的贪官污吏,凌越法律的司法腐败,追名逐利的为人之师……他们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949933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研究论著汇要(1)

    ,先道后佛,本无不可,佛徒法琳面对唐太宗说,陛下之李出鲜卑拓跋达阇,与陇西之李无关”,劝唐太宗自认是阴山贵种了的子孙,不要承认老聃的李姓,因老聃是牧母所生。这是多么卑劣的思想,僧徒都无耻地自以为是释迦...净土宗盛修佛像,三阶教说是泥龛。佛徒自称应该享受,理由是佛犹如国王,僧犹如王子堪受国王的福荫,堪受如来的荫庇。又佛犹如父母,念佛人犹如儿女合得父母饭食衣服床榻卧具,这无非是僧徒给自己作无耻的辩护。三阶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750036.html
  • 持松法师年谱(2)

    狱中得此佳讯,殊胜欣慰,庆幸万年长住、千年古刹,没有落入觊觎之徒、无耻之辈手中,寺荣有望,中兴有靠。他知道师祖持师乃静安古刹中流砥柱人也。   其时持师肺结核咯血大病初愈,但羸弱的身躯中仍然蕴藏着顽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450408.html
  • 灵尘化境(4)

    一生,仍不过梦幻泡影。  贾岛的诗并不全是枯寂的禅境,也有对贪得无耻的统治者的抨击,《题兴化园亭》云:  破却千家作一池,不栽桃李种蔷蔽,“蔷蔽花落秋风起,荆棘满庭君始知。  这首诗较聂夷中的《公子家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950546.html
  • 吐蕃时期的河西佛教(3)

    女子,可以不配予别部,而在部落内部寻择配偶,勿再令无耻之辈持手令前来择配,并允其自择配偶。(注释:王堯、陈践《敦煌吐蕃文献选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版。)”  第三点,就是吐蕃统治者大量任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5250553.html
  • 净土决疑论─宋代弥陀净土的信仰与辩议

    后,道俗皆宗之”的人物,当初“后生谁宗”的忧虑似已解除,而他对元照的推崇也由此可见。虽然如此,元照开始学律之时,对弥陀净土深表憎恶,他自己曾说:   窃自思曰:初心晚学,宁无夙善?但不遇良导,作恶无耻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352274.html
  • 佛教寺院与国史上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

    道宣大师(596—667)[2]抨击拍卖是违背寺院清规的,他更攻击当时伴随着喊价而起的笑闹喧哗,认为是无耻的激情。(“今时分卖,非法非律;至时喧笑,一何颜厚!”)1019年(宋真宗天禧三年)出版的《...

    杨联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152952.html
  • 三藏结集

    ,如何得知女人见佛陀马阴藏,其欲染便息?此是第七过,可再下一筹。”  “你还有一过失:擅自展示佛陀黄金色身与妇女,以致泪水堕落玷污世尊,此是你的过失。”阿难说:“我不是无耻,而是想若众生见世尊妙色身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753036.html
  • 李济华居士遗集

    身,而忘了不去不来之法身呢?执我的众生,错认此短暂的色身为实我体,一切以我为前提,不顾种种背理非法昧良无耻,只求于己有益,从不顾全他人;然而那知凡事不合理智者,又那能与人和平共存呢?基于一二人的私欲,...

    广化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5454567.html